• 乐发lv





  • 欢迎来到合肥乐发lv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党建工作  |  产品中心   english version
    新闻中心
    Tel :400-1100-315
    Fax:+86-0551-69016661

    WeChat two-dimensional scavenging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动态  
    聚焦产业消费升级 :5G,最受期待的升级“加速器”

          进入新一年,不少新潮的消费者换上了5G手机 。地铁站 、商场里,不到1分钟完成一个游戏更新 、下载热门剧集,5G的体验虽然还比较有限,但仍引来惊叹与艳羡。

          而在产业端,从中联重科与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湖南实验室正式成立运营,到中国联通与华为正式签署“5G+智慧交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再到美国高通与中兴通讯合作实现5G新空口承载语音(5G VoNR)通话……进入2020年,关于5G应用的最新消息层出不穷,让很多人在新年伊始就感受到了5G快速发展的脚步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双升级”从何处着力?5G被寄予广泛期待。5G的快速发展,不仅能为手机用户带来更通畅的移动互联网通信服务,5G融入生产端更将促进供给升级,有望创造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催生更多新业态。

          新变化正在发生

          ——到去年底,中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其中北京、深圳等城市5G基站已超1.5万个

          空无一人的小车上满载各式饮料,慢悠悠地在道路上自动行驶,招招手小车便会停在你身旁 ,点点车载屏幕便能自由选购车内商品……这样的情景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而是在北京朝阳公园出现的真实一幕。这辆“无人售卖车”的管理者是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这辆无人车配备了摄像头 、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 ,其设计、运行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息息相关 。

          “通过5G网络与无人车连接 ,无人车在运营现场采集到的视频、图像 、声音等数据可以实时上传到云端。相比4G时代,5G条件下云端对采集到的数据经过AI算法处理后能够更快速地将计算结果回传到车端,从而实现人与车的同步智能引导和交互,用户体验会更好。事实上,无人车作为移动的智能终端,可集成更多智能化设备,而5G网络能够保证这些设备同时高效运转,进而实现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化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颉晶华对本报记者说。

          对于5G的巨大作用,华为5G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 ,从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来看,5G要达到的基础技术指标包括 :20Gbps的峰值容量 ,1毫秒的端到端时延,高达100倍的网络能耗效率提升以及每平方公里100万连接数等。杨超斌表示,从功能方面来看 ,4G主要是面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移动宽带体验,5G除了增强个人移动的宽带体验之外,还将驱动移动通信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促进行业数字化,构建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可应用于无人驾驶 、智能工厂、远程诊疗等诸多领域 。

          2019年被称作全球5G元年 ,超过55家电信运营为约1000万客户提供了网速比4G 高出6-8倍的5G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开通的12.6万个基站更为中国5G的引领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北京、深圳等城市5G基站已超1.5万个。正如无人售卖车吸引着大量好奇的目光,很多人都对5G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充满期待  。

          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的武先生表示,5G为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活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后也许声控就能打开电视,东西用完了,系统会自动提醒购买,甚至连扫地都能交给智能机器人处理。“5G来了,未来的家居生活一定更值得期待。”

          上海姑娘小龙认为,5G概念商品刚开始价格肯定会稍贵一些,但只要是自己能够经常用到的东西,还是会早买早享受。比如,现在市场上的智能音箱主要是小爱小度天猫亚马逊,但各自的生态圈还没有打通,期待5G能带来更便捷更快速的物联网 。

          丰富的应用场景

          ——5G应用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在以往4G无法企及的很多领域创造出新的应用空间

          事实上,5G推动产业、消费“双升级”的能力远不止于武先生、龙女士提及的领域。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移动的一处展厅时 ,5G的各种应用场景集中呈现在眼前:智慧安防、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农业植保 、井下设备采集、博物馆导览、互动式教学……可谓包罗万象。

          中国移动研究院测试中心总经理唐本亭告诉本报记者 ,就普通消费者基于手机的应用场景来说 ,4G通信网络已可以满足目前大部分业务需求。短期内 ,5G与4G将形成有效互补 ,使中国移动的通信服务呈现“双频网、双制式 、多站型”的特点 ,不仅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多场景组网需求,而且可以在以往4G无法企及的很多领域创造出新的应用空间 。

          “一方面,5G具有大带宽 、多连接、低时延等特征 ,这意味着信息流传输的通道更宽;另一方面,人工智能(AI)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计算分析能力更强,因此‘5G+AI’可以衍生出很多产业、消费同步升级的场景,如智能音箱 、保姆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无人车或无人机等。”唐本亭说,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大力打造5G应用 ,使其融入千行百业 。

          借助两个电视屏幕,记者体验到了5G的更多神奇功能 。4K屏幕画面清晰,动感十足 ,其显示屏分辨率达3840×2160及以上,是普通高清电视的8倍;而8K电视画面逼真得让人身临其境 ,其分辨率又是4K电视的4倍 。据唐本亭介绍 ,4K高清视频的峰值速率大约每秒40M ,4G网络中单纯下载观看勉强能够支撑,有时画质还不好 。但如果遇到现场直播,要同时应付数据上传与下载,4G网络就难以满足了。相比之下,5G网络的峰值速率完全没有问题,甚至网络带宽要求120Mbps的8K视频也完全可以承载,给用户带来更加清晰的观看体验。

          “5G对生活的改变 ,本质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唐本亭举例说,一个工厂往往需要很多传感器,目前不少都是有线连接的。5G可以覆盖每平方公里100万个连接,这些传感器之间就完全可以变成效率更高的无线连接 。再如,每一辆共享单车都是一个终端端口,但交通密集处往往形成潮汐人流 ,意味着大量共享单车常常会集中在地铁口这样一个很小的区域内 ,这时5G所能承载的连接数将更好满足共享单车的信息传输需求 。又如 ,目前球赛中不同坐席位置观看体验差异较大,在5G技术支撑下,未来可以通过高清直播设备在场中间看球赛,形成沉浸式体验。

          供求两侧互动升级

          ——5G的发展将为产业端、消费端注入强大动力,改变消费与生活,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

          5G的发展,更将带动供求两端同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有机构预测 ,在新一年5G将成为手机标配 ,5G终端将迅速多样化。

          杨超斌表示 ,新的一代技术 ,一般会持续1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对于5G来说 ,整个网络建设、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 ,并不是一开始全部就绪,在未来5—10年里,会持续不断地演进 ,持续不断地构筑起来。“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 ,中国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各城市做了大量实验,为5G商用部署做了大量准备 。还有一个优点,中国基本上所有站点都是通过光纤到站,实际上为5G建设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杨超斌说。

          “5G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改变消费者的体验,而且也将深刻影响生产过程和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转变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 。未来,5G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变化 ,而各路企业也不会错失其中的商机。”唐本亭说。

          颉晶华表示 ,无人车产品研发的愿景是让无人车成为新一代城市基础服务终端,让大众用户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 。完成这个愿景需要有不断落地的无人车智能应用 ,小到触手可及的一杯咖啡、奶茶,大到随时随地根据人们的需求直达身边的各类服务,而5G恰恰为这些可能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发挥空间。“当不同场景的无人车服务大规模落地时 ,会形成全新的产业服务升级和消费模式升级 ,最终形成多方的共赢 。”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具有深刻的内涵,是平衡供求、提升经济运行总体效率的重要方面。而促进“双升级”,一方面要补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快创新,以新技术为引领 ,为产业端 、消费端注入强大动力。5G恰恰是当前一个极好的交汇点,有望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型业态、带来新的商机,继而改变消费与生活、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王俊岭)

    返回上一级
    相关内容
    上一篇 :《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标准发布,明确六大类家电寿命       下一篇 :2019年十大物联网安全事件盘点


     
     
     
    请选择乐发lv集团旗下产品
     

    联系我们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400-1100-315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乐发lv集团第六工业园

    快捷导航

      首页   联系我们
      集团概况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与乐发lv互动

    微信扫一扫 关注乐发lv   
     
    版权所有 :合肥乐发lv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0481号-4




  • XML地图